Skip to main content

我们提问的对象有哪些?

书,泛指所有的文字载体,包括我们平时看的书、杂志、论文等等一系列文字材料。

抛开消遣时看的书不谈,想要高效率地看书,那么一定是「带着问题去找答案」。 关于它的本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预测性编码模型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想去了解「学习」相关的内容,我可以先提出像这样的问题:

  •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 学习包含哪些活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学习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 聪明人怎样学习?有哪些聪明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 跨学科的大牛如何炼成:达芬奇,富兰克林,西蒙,芒格,艾柯……
  • 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有何不同?通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 ......

带着问题去寻找相关的书籍展开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你会发现比起之前漫无目的地翻开第一页开始看起,你已经进步太多了。

关于读书,分享三条我自己很受用的建议:

1.不要从第一页开始看

我发现以前最蠢的读书方式,就是翻开一本经典著作,然后从第一页开始读。消遣性的小说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枯燥的大部头书籍或者教材从第一页慢慢开始读,我想很少有人能够抱着《国富论》读完吧?

2.跳着看,换着看

我一般同时读的书能够有四五本。如果哪一天这本书觉得没趣了,就立马换上一本书看上一会儿。这些书可以按照主题进行选择,也可以选择一些不相关的书籍,互相搭配着来。看教材看累了,换本小说。看小说看入迷了,停下来换本工具书学学实用知识,你惊奇地发现虽然你每次看一本书的时间变短了,但是总的看书却增加了不少。

3.带着问题去看

没想到别的建议,想想还是把「问题」二字再着重强调一遍。 道理看似简单,实则真正做起来反人性。因为你在看书时,除非真的刻意去暗示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这个步骤,你会很容易就跟着作者的行文顺序,按部就班地读下去了,很难跳出作者的框架,去专注于你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

互联网也像是一本书,不过这本书里的内容庞大到超乎我们的想象,如何使用好互联网上的信息和资源,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搜索之道搜索之法里介绍了我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

自己

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有些哲学意味儿了,毕竟了解自己永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不可否认的是,个人的反思和进步就来自于我们对于自己内心的不断反思和追问:

  •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我今后想拥有怎样的生活?
  • 我能够为别人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 ......

我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我们需要一生去追寻,它们的答案也可能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变化也在飘忽不定。但是这些可能看似假大空的问题,可能就像是我们人生不同阶段的启明星,高悬在天空,指引着我们追寻人生意义的方向。

作为一个经常反复思量也寸步难行的人,我也常常问我自己,我现在努力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要学一个可能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并且以后以此谋生呢?
有时候这般追问竟让我感觉自己好像身处意义的虚无之地,仿佛我现在做的每件事情,如果我追问下去,好像都是没有意义的。

不过我总是庆幸和激动于那些在追问自身的过程中的顿悟时刻,重拾向前的信心和力量。

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说实话,到现在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等到某一天,我突然明白了【喜欢】一词本就危险,这世界上真的很难存在某样事物,以前从没接触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之后,觉得这是天命所归,然后便可以放下一切世俗成见,去追逐自己热爱的事情。

但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吗?我觉得不太可能。

真正理想的人生应该是处于【喜欢】、【擅长】以及【利益】的交界处。做你喜欢但却不擅长的事情,说白了,那就是爱好,既然是爱好自然不可能给你来利益,更没可能养活自己。但你擅长的事情很有可能变成你喜欢的事情,因为你会持续从中获得正向的反馈。

如果你像我一样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怎么办?

最重要的不是说尽可能去尝试新的事物,这固然重要,而是在尝试新事物的同时也不要坚持了自己擅长并且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事情,哪怕你可能心里不太喜欢。

我一直向自己发问,永远是自我反思的前提。毫不夸张地说,善于叩问自己内心的人,毫无疑问能够比随波逐流的人更快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方向。

他人

不同之处

他人,泛指你能够接触到的所有人,你的同学、导师、父母等等,他们都可以是你提问的对象。

然而向人提问和其他三种渠道有两点最大的不同:

1.跨越【信息阶层】

这一点也是我认为我们应该永远怀着谦逊地心态去向牛人请教的原因。

他们帮助我们跨越了【信息阶层】,换句话说,你可能能够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机会会接触到信息。

因为一些信息如果不是别人告诉你,你很有可能根本不会知道原来我还可以去学习这个方面的知识。

之前又讲到我们接收的信息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所处的【信息阶层】很大程度上也间接决定了我们所处的阶级。

这也非常好理解,假如现在把你扔进一堆金融大佬的圈子里,你啥也不用做,光是盲从他们的投资选择基本上你就不可能会亏。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提到了我们提出好问题的关键在于自身所拥有的【系统】,而向牛人提问能够在不需要借助自己的【系统】条件下,直接了解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一点我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因为我们能够直接有机会接触到那些可能我们一辈子都不会了解的圈子,信息、资源、人脉,而这很有可能影响你未来的人生道路。

我真的没有夸张,如果不是因为我接触到一些知乎大V的公众号,参加他们的社群,读他们看过的书,我很有可能还是一个二愣愣的“三好”学生,更不可能写出你现在看到的文字。

哪怕现在我还没多大的成就,我也一直相信,随着优质信息和知识的不断累积,时间的复利效应会让我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爆发出无限的潜力。

2.取决于别人,而非取决于自己

无论是你向【书】、【互联网】、【自己】提问,能不能找到答案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能力、经验等等。

但是当你向别人提问时,能不能找到答案取决于【别人愿不愿意回答你】。

因此,这个部分的内容我会更加集中在提问的艺术上,换句话说,怎么让别人更加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不过,至于怎么能够提出好问题,本质上还是取决于我们找到“真”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详细说明了。

因此,这个部分我们聚焦到另外一个关键点上:怎么让别人更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坏问题的普遍特征

我们先说说,一个不好的问题都有哪些特征?坏的问题,一看就让人没有回答的欲望,再加上牛人往往珍惜自己的时间,自然就更不会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我们并不是付费去咨询别人问题,尤其是陌生人,那么尽可能在提问时注意避免以下三点:

(1)空泛

  • 简单来说,就是不够具体,没有条件,没有情景,让人不知从何入手。

  • 比如说「我学这个专业有没有前途?」,什么样才算是有前途呢?定义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提问人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 相对来说,如果问:我是xx大学xx专业的学生,请问这个专业未来在一线城市找工作的起薪一般是多少?就会显得靠谱许多,因为多了具体的条件和情境。

(2)主观

  • 依赖于提问者的主观事实,如果被提问者不够了解你,他是没有办法帮你做决定的。
  • 更好的方法是寻求客观的信息而非观点或者论述,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自己独立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

(3)庞大

  • 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大,太广,需要回答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分析。你与牛人之间非亲非故,人家为什么要花时间来回复你的问题呢?
  • 最好的方式,是不要让对方做论述题,而是让他做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简而言之,就是将对方回答的成本尽可能地降低,这样才会更容易得到回复。

好问题的特征

说完了坏问题的特征,那么什么是好问题的特征呢?
下面列举了五个要素,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你提的问题都必须满足这五个因素,尽可能达到下面的要求就好。

你可以把这五个标准当成你提问时的检查清单,如果当你真的向一个很厉害的大牛请教时,不妨用这个清单检查一下自己的问题是否有还可以改进的地方。

  • Specific —— 具体的
    它有具体的情景和目标,双方对其均具备充分的必要信息。

  • Closed —— 封闭的
    它是有着明确答案的,是有限的,是可以穷尽的。

  • Easy —— 简洁的
    它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回答出来,不需要大量论证,更接近于「信息」而非「知识」。注意,不是指我们的问题要简洁(只要不啰嗦就行),而是回答者能够比较简洁明了地回答。

  • Intentional —— 有指向性的
    我要这个信息做什么?它对我有什么价值?它在我的决策路径里面处于哪个位置?对于这些问题,你都有明确的答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问答的价值。

  • General —— 普遍的

你的提问不应该过于个人化,最好是能让回答者感到「有回答的价值」,能够推而广之的。

对于问题:我是一个二本学校的学生,感觉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请问该怎么办呢?你觉得按照之前提到的标准该怎么评判呢?

问题

原因

改进后

不够具体

单单是一个二本学校并没有任何信息量,专业、成绩一概不知,自然没办法回答。

添加了自己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的具体原因

不封闭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解决的办法太多了,可以转专业,可以退学复读,可以日后考研,这种问题问出来明显自己没有认真思考过解决办法。

在日后出路的问题上给出了两个选择,让
回答者做选择题,而非论述题。

不够简洁

不多说,一般不具体的问题都会有这个问题。

指向性不明确

其实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让自己爱上学习,但是究竟是适合的学习方法呢?还是想谋另外一条出路呢?不知

不具备普遍性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解决方法多种多样,帮你解决问题对我并没有任何好处。

能够让回答者梳理自己的学习经验,对于
回答者本身是有帮助的。

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优化呢?

学长你好,我是二本学校环境科学(天坑专业)的一名大一学生,我发现我对现在专业的专业课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一是因为专业课较难,我考不好,二是我本身就不太喜欢这个专业。我想请问学长两个问题:
(1)学长你平时当你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课是怎么应对的呢?
(2)我这样的情况是大一结束转专业更好呢?还是日后考研再考虑换专业呢?
冒昧地问学长问题,希望学长您能抽空回复~

与之前的提问相比,是不是让人想要回答的欲望强了很多呢?

怎么才能做出有效的提问?

自我觉知

关于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其实原来有读者问我: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不知道将来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实这类问题是没办法回答的。一个人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的觉知

上面这些问题你能够知道的问题只有自己才能知道答案。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转而把重心放在寻求外界的力量上。然而,无论什么样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助力,都无法代替你对自己的「自我觉知」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强调对【自己】提问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所有的一切,只有在「自我觉知」成立之后,才有意义。提问的本质,就是找到一条通往理想状态的道路。 你连想去的目的地都不知道在哪里,怎么提问呢?

定义问题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理想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差距。而解决问题,就是一步步克服这个差距的过程。
这一步,就是重新定义问题,问清楚自己:

  • 我的目标是什么?

  • 我的现状是什么?

  • 这中间的差距是什么?

  • 综上所述,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分解问题

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过程,是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再一步步将它细化、分解,通过对细化的小问题的攻克,转化为决策+行动,最终实现对整个问题的攻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提问,都可以往下细化,分成更具体、更小的提问——尤其是对于主观、庞大的提问,更是如此。
分解问题的颗粒度标准是什么?当对方可以用两三句话给你一个明确的回答时就可以了。

关注信息

时时刻刻记住这个思维结构:
1)我要解决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可以有哪些决策路径?
3)关于这些决策路径,我需要什么信息,我已经掌握了什么信息,我还缺少什么信息?

提问的注意事项

脸皮要厚

看了上面一堆提问的分析,是不是觉得头都大了,问个问题怎么还这么麻烦?吓得我以后都不敢问大佬问题了。

为了讲清楚一个好问题的方方面面,我当然把所有因素都列出来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每次提问都要这么搞自己,太累了,我也觉得累。

不过问题还是得问,最坏的结果不就是你问了一个问题,然后别人没回吗?你自己有任何损失吗?没有。你还通过提问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顺带还在大佬那边混了一个脸熟,妥妥地血赚呀。

当然,千万别走极端。如果第一次询问大佬问题,人家很友善地回复你,往往是出于礼貌。你别自我感觉良好,以后天天去打扰别人,问东问西,人家下一个拉黑的就是你。

直接询问,不要拐弯抹角

其实大家都很忙,在你想要向别人提问时,特别是不熟或者牛人提问时,一定不要用这样的开场白:

  • 在吗?
  • 请问您有空吗?,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般我自己看到这样的问题,回答问题的欲望直接降低了一半。因为在别人不清楚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这样的问法会把人家置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1)回答有空。要是你的问题我觉得很麻烦不想回答或者不能解决,我又说自己有空,那岂不是显得我没礼貌?
(2)回答没空。好像显得自己太没有耐心了,对别人很不客气。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回,这样不仅节省自己的精力,而且能够还巧妙回避了上面的尴尬。

最好的方式是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别人要是不想回复直接可以选择不回,没有心理负担。作为你也没有任何损失,甚至还有些小赚,你可以借此机会梳理自己的问题,还在反思自己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回复?

是能力不足?是问题提的不好?(当然也有可能是别人消息太多根本没看到)

等到时机合适,修改问题后再认真去咨询别人。

态度最重要

其实就是要有礼貌,虽然我们从小都学习礼仪,但是我发现真的有不少人在互联网上就忘记了基本的礼貌。

记住,你是在向别人寻求帮助,而不是一幅“你就应该帮我的”语气。

  • 能发我一下你整理的资料不?(内心:你谁啊?我为什么要发你我辛辛苦苦的资料)
  • 我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了,请问你能帮我解决不?(内心:你遇到问题,又不是我,我凭什么帮你解决?)

作为正常人,一般都会很反感一个陌生的网友直接以这样的语气来向你求助吧?仿佛就是在自己遇到问题时才想起你,然后在其它的地方又从来不会出现,也不会给你提供任何的价值。

你说,如果是你,为什么要回答他的问题呢?

一般我想牛人提问,除了注意措辞以外,还会发一个小小的红包。

金额不大,但是这恰恰体现了你很重视向他提问的机会,尊重他的时间价值,如果人家真的想回答你的问题,一定也会比平时更加认真负责,而不是敷衍了事。

据我观察,一般牛人也不差钱,只要你的问题对他有价值,得到回复的概率就会比较大。

尝试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你需要让别人看到你已经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而不是遇到了一个问题,完全没有动手就去问别人。
别人在看你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也便于他分析理解你的问题。其实这就像你做一道数学题做错了,你给你的数学老师叙述一遍自己解题的过程,等讲到其中一步时,老师突然告诉你其实就是这里错了,才导致之后一连串的错误。

特别是在遇到一些技术类的问题时(比如说调试代码),清楚地展现自己已经做了哪些尝试,更有利于别人解决你的问题。

分享一个简单的对照模板:

1.你想干嘛? 请不要假设别人知道你想干嘛,或者会猜出你想干嘛,尤其在你做完一系列步骤,仅仅抽出其中一步来问时,别人会一头雾水,清晰的描述你想完成的任务很必要。

2. 你做了啥? 你已经做了哪些努力,看了哪些教程,搜了哪些网站,做到了哪一步了?群里不欢迎伸手党,请至少让别人看到你已经努力研究过了。

3. 出错信息。 请清晰完整的提供你电脑上手机上的错误信息,屏幕截图,怎么产生这个错误的步骤,便于别人分析理解你的问题。

结语

记住,多提问,你不一定血赚,但永远不亏。上面所有的内容,都是建立在你能迈出提问的这一步上,才会发挥作用。

保持好奇之心,如果这个系列的文章哪怕能够激起你对整个世界更多的一点儿好奇心,那也是比这些技巧和方法更为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