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知识卡片实践案例

写卡片还是要遵守一定的原则才能够方便我们之后更好地进行管理。

我们通过不同信息密度的卡片来实操一遍,很多细节层面的内容你就懂了。

注:请记住知识管理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对于一些其它领域的知识可能我所使用的模型和方式并不适合,你可以自行摸索和尝试更加舒服的写卡片方式,也非常欢迎你和我分享在不同笔记工具上面的写卡片心得。

小概念

对于一些本身涵盖范围比较小的概念,我们能够用卡片进行很好地概括,基本上不需要使用其他卡片来进行拼接和完善。

举个例子,比如说对于卡片「卡片的写作原则」:

一共就三个特点,我能够用短短几百字描述清楚,之后就基本上不需要再改动了。

大概念

这里的“大”和“小”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标准,只是我人为地进行了粗略的划分,来区别那些可能包含内容量差距较大的概念。

对于知识卡片来说,本身包含的内容比较多,短短几百字肯定没有办法描述清楚,但本身也似乎没办法作为一个大的主题,明显「知识管理」更适合作为主题的层级。

那么我就把这样的概念叫做「大概念」,相比于「小概念」来说更加复杂,需要使用不同的卡片进行嵌套,才能对于「知识卡片」这一概念比较完整的描述。

具体的例子就是你看到的「知识卡片」这页索引页,我只是从我的笔记软件复制过来,简单修改了一下而已。

与小概念不同的是,我更注重于笔记结构的呈现,而非内容的复述。因为如果像之前「小概念」那样进行内容的复述,这页笔记的内容少说也得超过 3k 字,文字数一多也不适合进行卡片的复用。

卡片的格式规范

其实对于卡片而言,并没有严格的格式规范,但我知道一些读者朋友喜欢手把手教学,那我就简单地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原则。

1.取标题

(a)利用名词性短语来取标题

一张卡片应该只写一个概念,不要在标题中混入大量的关键词,这样会增加我们的认知负荷。有研究表明,我们的工作记忆一般只有 4±2 个单位,超出这个限制就比较难记忆了。

比如说对于标题「为什么我们要经常做知识卡片?」,它里面就包括了三个关键词:为什么、经常、知识卡片,这样我们就需要花费更多的认知资源去记住它们。 相比来说,「做知识卡片的意义」更简洁明了。

当然,如果你碰到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取名的,也不要太纠结,很有可能只是你获取的信息不够完善导致的。先利用你脑海里的第一印象给它命名,越独特越好,这样在你之后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类似的例子时,你能够快速想起你原来记录时的关键词。

举个例子,比如说对于这句名言:

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 史蒂芬平克

你写了一点儿自己的感想,但是确实不知道怎么给它提炼一个名词性的关键词,那么你可以就写上【史蒂芬平克 写作】而不是【写作的困难】这类模糊的关键词。因为后者不够具体,我们很容易忘记。

随着时间流逝,你可能隐隐约约只记得好像有个叫平克的人说过一句关于写作的话,我很想引用到现在正在写的文章里,那么直接搜索关键词「平克」就能很快找到这也笔记。

(b)辨识度 & 信息量

在我看过一些读者朋友对于卡片的命名之后,我发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命名没有辨识度或者信息量。

比如说喜欢把主题的名字运用到小概念卡片的命名上。

举个例子,对于一篇英文阅读文章,我们不应该把它命名为「英语阅读篇1」,而是最好拿这篇文章的标题中的关键词来命名。

因为如果有「英语」这个大主题的卡片,你就会在搜索「英语」关键词时弹出一大堆这样细枝末节的搜索结果,不利于我们进行过滤。

另外,本身「英语阅读篇1」这个标题是没有任何信息量的,除了知道是篇英语阅读的笔记以外,其他信息一概不知,不方便我们通过标题名字快速判断里面的内容。

(c)不要因为取名头疼

如果上面的命名过程让你感到苦恼,甚至还浪费时间,那么先别管命名这件事儿,随你怎么命名即可。记得把它加入到复习计划里,可以参考[[如何实现无压式记录?]] 这篇文章,等到之后复习时再去重新命名即可。

2.标注时间与出处

在每页卡片中我都会有一个「BasicInfo」的板块,代表的是一些基础信息,我会标注时间与参考来源,方便我随时去查阅原始材料。

这同时意味着你并不需要对原始内容进行复制黏贴,如果忘记了直接回到知识源头再次查看,温故而知新。

3.用 > 引用

如果你要引用别人的观点,使用「>」符号进行声明,区分他人观点和个人观点。

举个例子:

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 史蒂芬平克

这么做的好处是,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混为一谈。如果不加以区分,很容易在日后复习时把他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