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EE方向背景提升

和熟悉的高考不同,出国留学需要考核的指标多种多样,并不完全是一考定终身。而因为专业,国家的不同,对于这些指标的重要性也会不一样。而对于硕士项目以及博士项目来说,也是存在着重要性上的差异。因此把这些指标展示出来进行排序和比较是很重要的,能够较早的帮助同学们找到规划的方向,免得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花了太多的时间,错过了重要的部分。

之前在一亩三分地的有一份关于 Stanford 录取标准的帖子,可以拿来作为参考。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但是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当然,和普通的硕士申请还是有一些指标的重要性会有一些不同。

不同学校的不同项目都会有自己的标准,仅供参考。

出国指标一览

  1. 成绩类
    • GPA
    • 英语标准化成绩
      • TOEFL 托福
      • IELTS 雅思
      • GRE
      • Duolingo 多邻国 (因为疫情,现在有不少知名大学都可以使用多邻国的成绩进行申请)
  2. 经历类
    • 科研相关
      • 国内科研
      • 国外暑期科研
      • 国外长期科研
    • 实习经历
    • 交流经历
    • 竞赛经历
    • 其他(基本没用系列)
      • 志愿者
      • 学生会
      • 体育比赛
  3. 评奖评优
  4. 推荐信
  5. 文书类
    • CV 简历(Curriculum Vitae)
    • PS 个人陈述(Persenal Statement)
    • SOP (Statement of Purpose)
  6. 本科学校

指标比较以及提升渠道

我截取一段来自一亩三分地那篇文章的部分内容:

由于很难在一开始就给申请人一个准确的分数,委员们经常会在他们浏览过所有的申请人之后再给每个人打分。尽管他们这样认真的进行计量,由于委员个人判断方式的差异,还是有可能出现同一份申请受到截然相反的评价的情况。这样的分歧会由委员间的讨论和辩论来解决。 在这样的讨论中,如果某位委员能够给出有力的理由,有些由于评分较低,即将被拒录的申请人也有可能被挽救。最终的选录过程就是这么的耗时和复杂。不过能够录取到优秀的学生对研究生院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委员们也不会有所抱怨。

其实很好理解,我们所拥有的不同指标都是不同的变量,每个变量之前都有不同的权重,但是这样的权重我们没有办法量化或者比较。我们只能根据往届的经验和录取数据进行一个大概的估计。

最重要的 GPA

GPA成绩永远是所有申请指标里最重要的,没有之一。一个好的GPA直接决定了你能够申请学校的层次。GPA可以直接划分档次,比方说4.0/4.0,3.9/4.0,3.8/4.0,3.6/4.0,等等。对于3.8以上的ECE选手,哥大和宾大以及USC的EE完全可以稳稳的保底,而一些3.8看来的冲刺,可能在3.9人眼里会是保底。

当然,如果你有很牛逼的科研经历或者国外大牛的牛推,那么还有挺大的机会去到不错的学校。 但是比起GPA而言,这两种方式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关于 GPA 的提升我就不再多说了,作为应试教育选拔上来的我们,应该再清楚不过该怎么去提升自己的校内成绩。

标化语言成绩

标准化的英语考试成绩,我认为一般来说过线即可,没有必要追求高分。但是对于不同学校的不同项目会有不同的线,这里需要去官网进行查看。

拿我熟悉的托福来举例子,一般ECE/CS专排在前30的学校应该都要求托福超过100分,对于99分的学生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偏好,但是如果能过线谁也不想自己因为1分被卡吧。

然后对于更好的学校来说,会有要求托福过105,甚至110。有的学校还会对托福口语卡分,许多会卡22分,24分。对于一些项目,我目前只知道很多学校的人机交互(HCI,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项目会卡口语25分,直接刷掉了非常多的考生。

一直以来都是只接受托福,雅思,GRE,今年我也看到不少学校可以接受使用多邻国测试来代替,其中也有不少好的学校。但为了保险起见,大家还是准备常见的三种英语考试即可:托福雅思GRE。 实在因为分数不满意,没有考位,出不了成绩,可以临时准备多邻国考试。多邻国测试我虽然没参加过,但也有一些了解,备考时间短,考试成本低(好像是50刀),适合作为其他两门考试的保险措施。

再区分一下,对于美国和加拿大,一般要考托福和GRE,有一些学校愿意用雅思代替托福成绩,GRE也建议考,虽然因为疫情不少学校可以选择Waive掉(建议考)。对于英联邦,欧洲国家,一般是只要考雅思,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接受托福成绩。同时请注意托福和雅思的有效期只有两年,GRE有5年有效期,千万不要到申请的时候才发现之前考的过期了不能用。

至于英语学习的考试经验,这么多经验贴和自学教程,我想不需要我多说了。我自己也写过一篇长达 3w+的提分指南,19天从90到109,感兴趣可以看看。

你的GPA和标化英语成绩是必须的,一个决定了你的上限,另一个决定了你有没有资格。因此,如果上面两个不达标,剩下其余的经历花太多时间就是舍本逐末。

其余指标

(1)科研

我个人认为科研经历对于博士的申请来说相当重要。而且你科研的导师的推荐信质量极大决定了你的录取结果。对于PHD申请来说,科研是能够起到GPA低但是弯道超车的作用的。然而,这也是要求科研相当厉害,要达到被该方向的顶会收录,发布在该领域有含金量的刊物上才行。

这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而拥有一个好的GPA,可比这种极度要天分又要运气的科研成果要简单太多。不仅如此,你的科研方向和你博士申请的方向必须完全一致,或者要有较多的交叉。

就算你有生物科学领域的顶会论文,你去申请一个建筑学博士肯定是没什么用的。但是如果是一个医学图像处理的论文,可能对于申请图像处理的博士,或者医学控制的博士就有较大的帮助。

另外,不同项目对于科研经历看重也不同。比如说一些偏就业导向的项目,如果你有大厂实习的经历可能比科研经历更加重要。

一般而言,本科期间能够做科研的渠道也很有限:

  • 校内课题组
  • 国外暑研
  • 国外交流(进实验室)

关于校内课题组,一般而言本科生都是不受重视的。如果你能力很强,并且碰到了一个愿意培养你的导师,那么你还是蛮有机会发表论文的。 这块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也没有办法给出统一的攻略,你能做的就是多去跟学长学姐交流,看看哪个课题组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向,积极去联系导师,争取给自己争取一些科研经历。

对于国外暑研,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因为疫情决定了基本上如果你不出国,你只能选择线上的科研项目。一旦项目变成线上了,对应给教授留下深刻印象以及拿到推荐信的概率就低了。(当然,那种机构专门设置出来给你拿推荐信的除外)

如果国外交流的机会,我是特别建议你去的。我自己当时是去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一学期,但无奈遭遇了疫情,让整个交流价值大打折扣。 关于在后面的板块再细说。

(2)竞赛经历

竞赛经历要看具体竞赛的档次,绝大多数的竞赛都是对申请没有多少帮助的,只有相关领域特别著名的竞赛,比如说ACM竞赛至于CS申请,才会对申请有很好的帮助。国内的大部分竞赛都没有帮助,甚至挑战杯都对申请没有帮助。数学建模的美赛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如果能够拿到ACM的金牌或者银牌,可能才可以弥补GPA低的不足,这也是非常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一般来说,国内举办的竞赛没太多用处,需要国际级别的竞赛用处才会比较明显。 除开数模美赛,一般而言,其他知名的工科类竞赛想要在国际间拿奖还是很困难的,你需要经过重重筛选才能够有资格参加。

我建议,如果因为参加竞赛影响到了自己的GPA或者标化语言准备,那我建议还是最好不要折腾了。

至于信息渠道,我也不多说了,这个相信难不倒大家,自己学校官网都有的,那些常见的竞赛你也能够从学长学姐那里知道一二。 自己在网上搜索也能够找到不少,挑选对自己合适的参加即可。

(3)实习经历

知名大厂的实习经历也是很有用的,尤其是一些大公司的研究机构,应该能够带给你一个工业界的推荐信。不过实习也是要看公司实力以及和你的专业的契合度的。如果一个申请AI博士的人如果在商汤的AI lab,腾讯的AI lab干过,期间也发过论文,肯定是有很多帮助的。如果为了有一个实习经历而去一个很不知名的小厂,就不是很有含金量,而且还会拖累英语考试,但是也聊胜于无。

有一些偏就业向的项目就比较看重实习经历。不过我都建议大家无论是不是对出国有帮助,都可以去体验一下职场环境,也对你未来读博还是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

(4)评奖评优

基本没太大用处,只能说锦上添花。一般来说,能够评上奖学金的 GPA都不差,都是附带的经历而已,所以在这里也不再多说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GPA在申请中的比重。像我自己的学校,一般GPA在评奖方面直接占了85%的比重,非常之高。

(5)推荐信

大家一般都是国内导师写的,不过大家都知道一般国内推荐信都是学生自己写的,所以也没太大用处。 但是如果你能够拿到国外有名教授的推荐,那么用处就特别大了,但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不要抱太大希望。

一亩三分地帖子里,认为推荐信对于博士的申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其实从委员会的角度来想不难理解。委员会里筛选学生的本身就是教授,如果是同领域的同行写的推荐信,其价值是相当高的,对于委员会来说都是圈内人。

不过推荐信最重要的并不是老师的职称和能力,而是这个老师和你的熟悉程度。 一个副教授做一年科研然后拿到一篇推荐信,相比于暑期交换的3个月里上了一门行业大牛的课程要到一篇对你并不够了解的课程推荐信,还是更加细节更加充实的副教授的推荐信分量更重更有意义。

(6)文书

关于文书的重要性,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CV很重要,里面需要展示很多专业相关的项目,出国经历,论文,绩点,这是肯定的。不过对于PS以及SOP来说,由于不同的学校对于文书的要求完全不同,他们的重要性完全无法一概而论。按照不同的学校的要求认真准备就是了。

文书其实是侧重于展示自己的特点,因此文书是在大三下一直准备到大四上申请的时候不停修改打磨的东西。文书展示的是你的背景,而这些背景是需要你在大一到大三去逐步努力提升的。因此提升GPA,提升上面的专业背景也对文书有帮助。

因此,我个人觉得,尽自己的努力写出好的文书,不要偷懒划水就好了。对于没有明确标准的文书,相信你只要肯上心慢慢打磨,最后出来的文书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7)本科学校

一亩三分地以及其他的地方可以看到,本科学校对于申请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清北华五肯定能够申请的学校门槛更高。有的学校有的专业,每年在特定学校就只招一个人。比方说他们来审核东南大学的学生,就从信息学院拿走一个年级第一,然后从计算机学院拿走一个年级第一。当然这只是一个举例,但是从我自己学校往年的录取数据来看,那些顶级名校神项目的录取人数基本上稳定在0-1人。

除此以外,给学校分配的名额是会变动的,因为什么而变动呢?会因为之前被录取的学生而变动。比如说你的一个学长他去了CMU的MSAII神级项目,如果他在CMU期间为CMU做出了相当杰出的贡献,或者有很高的活跃度,为CMU争光,则CMU就会因为他而给我们增加名额。

交流经历

虽说因为目前因为疫情基本上没办法出去交流,但谁又知道一两年后的情况如何呢。因此,如果有机会还是非常建议大家出去交流,交流经历真的可以是bug级别一般提升自己背景的存在。

交流的形势有很多种,我个人建议至少要选择三个月以上的交流项目,否则基本上是纯粹去旅游。

为啥这么说呢?三个月以上的交流定性会不一样,像我去美国给我发的是F-1签证,也就是学生签证,直接5年的有效期,以后研究生出去还可以直接省下再次办理签证的麻烦。同时,学校给你的资助也不一样,当然这还是要看项目的。

交流的途径一般来说有三种:

(1)学校合作项目(推荐)

这块我就不多说了,自己留意学校官网列出来的项目,有适合的看清楚往年的申请时间和申请条件,提前准备即可。能去好学校尽量去好学校。

像我自己的学校会有不少 3+2的项目,也就是国内3年本科+国外2年硕士,其实是很香的,能节省不少读书的时间,而且还能够省下很多钱。

如果自己家庭经济实力有限,也可以关注一下不同项目的资助力度,看情况选择。

(2)SAF、IEF等机构

  • SAF
    SAF是一个非营利性国际组织,2000年成立于美国印第安纳州。 SAF机构官网项目(链接),教务处2020年SAF项目要求(链接)。
  • IEF
    IEF是一个营利性组织,全名爱易爱福教育咨询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于北京。 IEF机构官网项目(链接

一般来说,这两个机构里的项目足够了,也是相对来说比较有保障的。毕竟我看我自己学校官网也列出了这两个学校的部分交流项目,至少不会坑你。

(3)自己单独申请 这个需要自行去国外大学官网申请交流项目,自行和自己大学教务处以及国外大学教务处协商手续,自行申请宿舍或自行租房子。相对手续比较繁多,但是可以省一些钱。

但我个人不是很推荐,因为实在是很折腾,而且你自己孤零零一人去还是挺尴尬的。

特别提醒,所有的交流项目一定要注意学分转换,提前联系自己的院系老师,确保自己去那边修的课程回来能够换学分。不然结果会比较惨,你需要回来补大量课程,得不偿失。

我们回到之前的话题,为什么我单独拿大段的篇幅来写交流经历?因为它带给你的不仅仅是英语能力的提升或者是一段美好的体验。

首先,如果你在国外的大学取得了一个很好的GPA,但是国内的成绩不太好,是不是可以证明你比较适合国外的教学模式?然后你就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写在自己的PS里了。

其次,扩大的交友圈子。一般而言,除非你是社牛,你到国外接触到的学生往往还是中国学生。很多人都来自中国的顶尖高校,清北,C9的比比皆是,他们很大概率也是会出国的,和他们的交流中你能够获得非常多有用的信息。

最后,重点说说怎么在国外交流期间去参加科研。

  1. 在学院官网一个个看老师的研究背景,觉得合适的就发邮件,或者直接在他的Office Hour去办公室找他。
  2. 和自己的任课老师沟通,问有没有实验室空位置。
  3. 和自己的课程TA(课程助教)约时间好好聊一聊找实验室和职业规划的事情,请他分析他了解的老师和实验室的风格,以及具体的研究方向。请他帮忙推荐。
  4. 从关系比较好的美国本科学生交流,互相推荐老师。
  5. 从交流生中互相交流,互相推荐老师。
    我分析一下以上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可取的,最好的方法其实是全部同时进行,网罗各方面的资源。其实虽然一个学院的老师有很多,但是真正愿意招人,方向合适的老师可能并没有那么多。而且其实大部分人即便到了高三也对自己想做的科研方向毫无头绪,可能只知道想做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但是具体需要研究什么细分的方向一无所知。
    如果我上面的说中了,说明你对于科研的接触还不够多,你需要赶紧去和同方向的学长学姐沟通。

个人认为勾搭TA(teaching assistant)是一个非常好的找实验室的方法。首先介绍课程TA是什么,一门课会有一个或多个教授来上课,并且有一个或多个TA来讲解作业或者答疑解惑。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例子,能够胜任一门本科课程的TA,要么需要已经学过这门课而且拿A的相当优秀的本科生,要么需要这个课程方向的博士甚至博士后,并且后者占大多数。

对于有的课程,比方说CS 61A,因为时常有1500人上课,因此一门课会有30多个TA,他们本身也要互相合作,会有一个总TA和几个管理TA。一般这样的大的课总TA至少是博士或者博士后的级别,几个管理TA也一般是博士。

他们对于各个实验室的老师性格,实验室是否缺人,以及你的专业方向选择,各个实验室的细节是相当了解的。如果勾搭的合适,他们可以直接替你和他们自己实验室老师沟通。因此和TA聊天是一个找实验室的非常好的渠道,如果有中国出去的博士,那沟通起来更加方便,不再使用邮箱或者Facebook,而是直接微信沟通。

如果你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是再好不过了。更何况一旦你在期间能够取得不错的成果,拿到一份推荐信应该不算难事儿。

小结

GPA,GPA,GPA,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其余经历也不太好比较,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去搜集信息。结合自己的出国经历,深感出国靠的就是信息差。如果你能够比别人了解更多的信息,在不少事情上就能够占领先机。

我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局限于我上面讲到的内容,自己去网络上搜集信息。By the way,一定要学会如何科学上网,这会对你收集一手信息特别有帮助。

番外:暑研or夏校

事先声明,作者本人并没有参加过夏季学校,以下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信息整理,大家一定需要自己判断鉴别。

这里只是给大家去提供一个去了解的渠道。同时想说的是,这些经历远没有你的GPA来的重要,所以如果你本身提高GPA比较吃力,请不要浪费时间在这些没有意义的项目上面。

夏季学校

因为各个学校的信息都有时效性,我建议大家利用谷歌进行搜索,建议搜索方式:summer school + 国家 + international students。

如果你有特别感兴趣的学校,可以直接搜索 summer school+对应学校的名字简称,e.g summer school+UCB。

你也可以尝试在知乎进行搜索,我也找到一个不错的推荐暑校的链接,可以供你参考。

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夏校(Summer School)? - 做留学的舒老板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54889/answer/772840163

我也在各个平台搜集了一些大家关于 summer school 的看法,总结一下:

  1. summer school 并不会作为你申请时的助力,因为它本质上是创收的项目,相对来说门槛比较低低,而且时间也比较短。 中国在校本科生花钱上Berkeley这类夏校Summer school有意义吗?对申请硕士有帮助么? - 知乎
  2. 夏季学校也分不同的类别,有学分类的,也有非学分的,含金量不同,需要自己花时间去辨别。
  3. 夏季学校的经历可以作为一个去旅游和感受国外顶尖大学文化的机会,认识很多有趣的伙伴儿,是一个很不错的经历。同时,你也能够在体验的过程中明白自己是否想去国外留学。

总结而言,对于理工科的学生,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我并不是特别推荐夏季学校,因为含金量并不高,对于理工科申请来说,软背景的提升最好还是研究相关的。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项目会有语言成绩要求,比如说托福90分,这就需要你提前规划好时间,考出托福成绩。如果你仍然想要用托福成绩准备以后的研究生申请,也就意味着你只能在大三暑假前去参加 summer school,否则基本上你的托福成绩在申请国外大学时就已经失效了。

想要参加 summer school提升自己的童鞋,一定要提前去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不要信网上整理的信息,自己去官网看看。

暑研

关于暑研,大家直接看一亩三分地的这个帖子即可,说的很详细。我个人也觉得暑研对于研究生申请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能够拿到国外教授的推荐信,基本上能直接提升你申请学校档次的 level,当然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去海外Top名校做科研?放假不再当咸鱼,全方位暑研攻略来了! | 美国留学就业生活攻略

至于那些中介推出来的线上科研项目,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帖子。我也有预感,这些项目肯定很水,几周时间就能写出一篇论文,怎么可能?但如果你家里不差钱,而且确实没有好的背景提升渠道,参加一下也是可以的。

中介机构的科研项目产出的推荐信以及论文有用吗|一亩三分地学术学习版

本科期间想要发论文的同学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总结来说,如果本科能够有论文发表,对你未来申请也是很有帮助的。

再加上如今疫情情况下,很多项目都变成了线上,想要出国去做暑研也不现实,所以如果能够借着自己学校的平台发表论文,也是不错的选择。 背景提升本科生如何做科研发论文

虽然这些项目有帮助,我同样也要提示一下风险,大家自己斟酌。

1. 压力巨大

暑研的时间一般是7到10月份,这段时间正是申请硕士前的准备期,选校、文书、托福、GRE扑面而来,想要在工作间隙去准备这些东西实在是分身乏力。很多同学的标化成绩还没考完,就急匆匆进入暑研做实习,导致自己需要边做项目边准备考试,如果你的工作量很多,根本没有大片空闲时间,那很有可能最后在标化考试上扑街,可想而知这样的压力是巨大的。

2. 暑研≠推荐信

不得不承认,很多同学都是奔着推荐信去暑研的,但去了暑研并不代表百分之百能拿到一封高质量的推荐信。如果你在项目期间表现不突出,没做什么跟研究有关的事,或者没有展现出你在专业上的能力,很有可能教授会拒绝为你写信。

又或者你在项目期间没有展现出积极的态度,无法适应项目进程,跟同事或者教授不常交流,这种情况我劝你还是不要找人家写推荐信了,因为,说不定你会得到一封“黑推”,内容大概是“啊这个人我跟TA不熟的,在我组里也没做啥事,一天闷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这封信是TA非求着我我才写的……”

如果你如愿进入了暑研,请一定认真对待。暑研本质上是一个科研项目,是为了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然而很多同学却单纯为了一封推荐信去参加,未免有点急功近利了。这样的本末倒置对自己来说其实也是很大的损失啊,实验室的设备、带你的教授、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是很好的资源,认真做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退一万步讲,工作认真了,教授赏识你,最后一封有含量的推荐信自然是少不了的。

我建议大家不要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参加教授的暑研。

最后还是想说的是,这些背景提升都是锦上添花,GPA、语言成绩这些硬性条件才是决定了你申请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