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BasicInfo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在人类动机理论中,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最为知名。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即使不是心理学专业研究者,也能侃上几句。

咋一看,马斯洛似乎对人生意义给出了答案:人活着不就是满足一层又一层需求,直到最后“自我实现”吗?这样一来,活着就是一个需求驱使的生命过程,活着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实现终极目标:自我实现。这是一个美妙的理论,可是,人真的就是在或者只是在满足一级又一级需求吗?活着,就是在玩一个“爬梯子游戏”吗?

我们通常认为,如果连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满足不了,那么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埃德・迪纳( Ed Diener)等人借助盖洛普调査,做了一项大型研究。在2005年到2010年,对123个国家十多万人调查发现,马斯洛层次需求论最重要的观点一一底层需求制约高层需求,没有得到证据支持。

研究者们在采访时发现,生活在加尔各答贫民窟的一部分人虽然不满意贫困的现状,但非常快乐,因为在家庭和朋友方面,他们是富足的。迪纳发现,即使在危险的环境下,人们也不是不能得到快乐。相反,迪纳等人的大型调查在很多方面都支持自我决定论的需求观缺失自主性将伴随消极情绪,归属感会带来积极情绪。

其实略微思考一下,就应该清楚,人生并不像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一样,在玩一个爬梯子游戏,先通过乏味的工作获得物质满足,幸福与快乐就会接踵而来。

你会发现无论是如今愿意献身扶贫工作,甚至献出自己生命的黄文秀,还是过去那些为了国家,受到迫害牺牲的革命烈士,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先满足自己最底层的需求,而是一开始就把目标放到了最高层的自我实现需求上。

与“爬梯子游戏”越爬越累的策略相反的是“万花筒策略”,它强调把玩、观察、惊奇与自主。精彩人生,如同万花筒般,三类基本心理需求纷纷扬扬,涌现出积极情绪之花。